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系列講座六十七​:蔣光慈和茅盾小說中的革命與欲望

發布者:吳雨馨發布時間:2019-10-18浏覽次數:354

        1016日晚,bet356有幸請到了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東亞系教授、系主任羅福林先生(Charles A.Laughlin)給書院同學們做了一場主題為“蔣光慈和茅盾小說中的革命與欲望”的講座。

首先,羅福林先生由“從情感角度看中國文學與電影中的革命叙事”這個話題切入,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與看法。他認為,西方學者研究中國文化多關注人與人之間的欲望、情感與曆史的關系,以至于西方學界有言論認為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學應定義為政治文學而非展現個人情感與生活的感性文學。羅福林先生抱着探究這種言論是否為偏見的想法,開始研究文學中人類的欲望、愛情對政治的作用。



   




接着,他表示他在“革命家戀愛論戰”中支持革命文學應該表達革命者的個人情感這個觀點。他強調,革命文學是西方文學與中國文學差異較大的一部分。西方革命文學更注重個人情感,而政治僅以文化背景的身份存在,之後才慢慢将關注點轉移到社會中的政治問題;而中國革命文學更多将側重點放在政治而非情感上。

随後,他介紹了蔣光慈先生的《沖出雲圍的月亮》與茅盾先生的《幻滅》對其中的人物、情節做了詳細的介紹,并将兩者進行對比,進一步提出以下幾點觀點:第一,蔣光慈多用刺激性的描寫來吸引讀者閱讀革命愛情而茅盾的描寫更具有政治象征性;第二,革命文學作者無法避開人類的欲望與愛情,也不應該反對革命家個人情感。政治、革命與愛情是不矛盾的;第三,革命文學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政治寓言,也需要在照顧到革命政治的基礎上考慮人類的欲望、感情和激情,使愛情欲望邊緣化并成為欲望的升華。有時欲望也可以為革命文學增加張力。







最後,羅福林先生從文筆欲望的好與壞這些方面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他表示,文筆不應該成為評價革命文學地位的基本準則欲望并不存在絕對的好壞,隻是同一種事物幻化的兩個不同方面。由此開拓了同學們的眼界,為同學們思考問題提供更多角度。

本次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羅福林先生對于革命文學中人類欲望與愛情意義的分析激發了同學們繼續深入探索的激情。同學們也通過此次講座中從另一個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學。


通訊:葛旸帆

拍照:徐婧越

審核:範宇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