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上) 簡介
課程編号:WZSY0034
課程類别:大類基礎課程
授課對象:bet356
開課學期:第一學期
學 分:3學分
主講教師:王福利
指定教材:袁行霈等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中華書局,2007年版;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
學史》,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學目的:
中國文學史以不同的曆史發展時期為軸線,叙述了文學藝術起源、發展、演變的曆史,并以現代學人的視角,分别出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家、經典性作品,代表性文體形式、文學流派等,也以史的形式讓人們了解、體察出各種文體的發展、演繹、乃至被新興的文體所替代的事實,相同文體、不同文體間的穿插感染和借鑒等。文學作品選注,通過對曆代經典作品的研讀,可以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古典文學作家、流派的繁多和不同時期不同作家、流派的風采,學習和思考作家、作品産生的曆史淵源、現實背景,個人才情禀賦的作用以及對其後的波及和影響;在提高學生通過作品注釋深入研讀作品、體會經典作品豐富内涵和藝術審美的同時,也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加強學生對文學典籍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提出問題、研讨問題的能力。
第一編 先秦文學
教學内容
第一章 先秦文學概況
一、文學史的分期和學習先秦文學的意義
二、先秦文學發展概況
1.遠古文化與文藝折光——圖騰崇拜、古代歌謠及神話;2.書寫文學的出現:文字的産生、甲骨蔔辭(記事散文的原始形态)、周易卦爻辭中的古代歌謠、尚書(第一部散文集);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4.散文的勃興:先秦諸子散文;5.屈原與《楚辭》;6.文藝理論及美學的萌芽
理解本章要點,重在把握先秦文學的骨架,體會文學發源時期的現實及其深遠的奠基意義。
第二章 古代詩歌總集——《詩經》
一、詩經的名稱、分類和篇目
二、詩經的成書:采詩說、獻詩說、删詩說
三、詩經在當時的應用和後世的流傳
四、選學作品:《生民》、《七月》等
五、《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本章重在掌握《詩經》知識要點,熟悉經典篇目,深切體會《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 先秦曆史散文
一、殷商至春秋時代的散文:《尚書》、《春秋》
二、戰國時期的曆史散文:《左傳》、《國語》、《戰國策》
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
一、春秋戰國時期文化學術的興盛:1.興盛的原因;2.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散文的作品和發展階段
二、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作品
1.老子和《道德經》;2.孔子和《論語》;3.墨翟和《墨子》;4.孟轲和《孟子》;5.莊周和《莊子》;6.荀況和《荀子》;7.韓非和《韓非子》
第五章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及楚辭
一、楚國詩歌的發展和楚辭的産生
二、屈原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平、創作
思考題
1、學習先秦文學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2、《詩經》、《楚辭》在我國詩歌史的地位和影響是怎樣的?
3、先秦散文的發展、衍變情況如何?
第二編 秦漢文學
教學内容
第一章 秦漢文學概述
一、秦文學:1.秦之曆史背景;2.《呂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
二、漢文學:1.漢之大背景;2.漢初韻文;3.漢賦;4.曆史散文《史記》;5.漢樂府
第二章 秦時的民歌與散文:
一、民歌;
二、散文
第三章 漢賦及漢初的政論散文:
一、漢賦興盛的社會原因和淵源
二、漢賦的發展過程
三、漢賦的特征
四、選學《鵩鳥賦》、《七發》等
第四章 漢樂府、古詩十九首
一、漢樂府的涵義
二、樂府的來源及分類
三、漢樂府民歌的主要内容和藝術性(選學作品)
四、漢樂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五、古詩十九首的著錄及内容
第五章 司馬遷及其《史記》
一、司馬遷的生平及著述
二、史記的體例、思想内容、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思考題:
1.漢賦興盛的原因有哪些?該文體的特征是什麼?
2.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的涵義及其思想内容有哪些?
3.司馬遷為什麼能夠完成皇皇巨著《史記》的寫作?《史記》的史學文學成就如何?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教學内容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概況和文學概況
一、社會概況
二、文學概況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詩歌
一、建安詩歌
二、正始詩歌
三、太康詩歌
四、東晉詩人陶淵明
五、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六、南北朝樂府民歌
第三章 南北朝辭賦和散文
一、骈文産生的原因和發展過程
二、骈文的語言形式特點
三、對骈文的評價
四、散文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一、魏晉南北朝小說的分類及興起的原因
二、《搜神記》等志怪小說
三、《世說新語》等志人小說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
一、曹丕《典論論文》和陸機《文賦》
二、劉勰《文心雕龍》和鐘嵘《詩品》
掌握魏晉南北朝文學主要文體的發展情況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體會文學的自覺過程。
思考題
1、如何認識社會發展與文學發展并非成正比的關系?
2、建安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
各編學時分配表:
各編序号 | 各編内容 | 學時數 |
一 | 先秦文學 | 15 |
二 | 秦漢文學 | 12 |
三 | 魏晉南北朝文學 | 15 |
總計 | 42 |
參考書目
1、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2、朱東潤主編,《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3、程俊英等,《詩經注析》,中華書局,1991年
4、朱熹《詩集傳》,台灣中華書局,1960年
5、清孫星衍撰,《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986年
6、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1990年
7、徐元诰撰,《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
8、劉向集錄,範祥雍箋證、範邦瑾協校,《戰國策箋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9、朱謙之撰,《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
10、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
11、孫诒讓,《墨子間诂》,中華書局,2009年
12、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
13、王先謙著,《荀子集解》,中華書局出版
14、陳奇猷著:《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1984年
15、金開誠等,《屈原集校注》,中華書局1996年
16、梁蕭統:《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7、餘冠英著:《漢魏六朝詩論叢》,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
18、劉勰著,範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19、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
20、蕭滌非著,《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教學團隊
王福利,男,1965年出生。2001年于揚州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2006年于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1988年起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至今,200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在《曆史研究》、《文學遺産》、《音樂研究》、《民族藝術》、《文史》、《文獻》等專業學術刊物發表《<摩诃兜勒>曲名含義及其相關問題》、《祢衡俳優饒言“雲等道”、“鍛錫公”語意考析》等專業論文數十篇,著作有《遼金元三史樂志研究》、《郊廟燕射歌辭研究》、《國學四十講·傳注學》等。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333”工程項目、教育部高校古委會項目多項;成果先後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2012,2次)、三等獎(1997、2011,2次)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10),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008)、“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07)和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07)。
教學進度表
周次 | 起訖 日期 | 教 學 内 容 | 教時 分配 | 目 的 要 求 |
5 |
| 先秦文學概況、詩歌總集:《詩經》 | 3 | 了解文學史的分期,先秦文學概況,熟悉《詩經》及作品 |
6 |
| 先秦曆史散文:春秋、尚書、左傳、國語 | 3 | 學習體會曆史散文的發展曆程及其不同史書的特征 |
7 |
| 先秦曆史散文:戰國策;先秦諸子散文:孔子、墨子 | 3 | 了解曆史散文的文學藝術成就,了解諸子散文的興盛原因及代表人物、思想及著作 |
8 |
| 先秦諸子散文:老子、莊子、孟子、 | 3 | 學習體會諸子散文的說理特點和文學藝術特征 |
9 |
| 先秦諸子散文:荀子、韓非子,屈原及《楚辭》 | 3 | 學習體會戰國末期散文的成就,屈原《楚辭》的特征及成就 |
10 |
| 秦漢文學概述、秦民歌與散文 | 3 | 了解秦漢文學總體情況及秦代散文 |
11 |
| 漢賦及漢初的政論散文 | 3 | 掌握漢賦産生的原因、漢賦的特征,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品 |
12 |
| 漢樂府、古詩十九首 | 3 | 重點掌握樂府的内涵及其發展,東漢文人五言詩的成就 |
13 |
| 司馬遷及其《史記》 | 3 | 體會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原因,掌握《史記》的文史成就 |
14 |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概況和文學概況 | 3 | 了解魏晉曆史發展的複雜性和文學發展的突出成果 |
15 |
| 魏晉南北朝詩歌:建安詩歌 | 3 | 了解掌握建安文學的特征及其深遠影響 |
16 |
| 魏晉南北朝詩歌:正始、太康詩歌、東晉詩人陶淵明 | 3 | 學習了解文學史上特殊時期的作家作品及其不同詩歌流派的産生情況。陶淵明詩歌的代表作品及其藝術成就 |
17 |
| 魏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樂府民歌 | 3 | 學習掌握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各自特征和代表作品 |
18 |
| 南北朝辭賦和散文、魏晉南北朝小說:搜神記 | 3 | 掌握該時期散文的代表作家著作、該時期小說的發展興盛 |
19 |
| 魏晉南北朝小說:世說新語;晉南北朝文學批評 | 3 | 學習體會該時期小說的代表作;學習掌握該時期文學批評的重要著作 |
20 |
| 複習考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