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外國文學(上)

發布者:李明銘發布時間:2021-11-11浏覽次數:10

文治書院外國文學(上)教學大綱

課程編号:WZSY0036

課程類别:大類基礎課程

授課對象:

開課學期:第三學期

主講教師:朱建剛

指定教材:《世界文學簡史》,李明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學目的:外國文學課程是高校中文專業的必修課之一。課程通過對西方文學自古希臘羅馬時代以降至19世紀文學做全盤介紹,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外國文學基礎。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對整個外國文學發展脈絡及根本特點、作家作品及最新現狀有初步的了解。

課程内容:

第一章

荷馬史詩之《奧德賽》(神權時代):丁尼生對奧德賽的改寫(思鄉者與冒險者)(貴族時代);《尤利西斯》中的瑣碎無聊,真實可觸的日常生活(民主和混亂時代)

第二章

古希臘悲劇: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古典悲劇中的現代意義。亞裡士多德(理論總結)黑格爾(理性高峰)尼采(悲劇之死)

第三章

馬克·奧勒留:《沉思錄》——世界的和諧與人的完善。古羅馬文學中的思想。

第四章

但丁:《神曲》——兩希文化的綜合。但丁的跨時代意義,對後來的影響——果戈理《死魂靈》的結構;索爾仁尼琴《第一圈》

第五章

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文藝複興時期青年人的形象;理性取代信仰後的迷惘。莎評曆史中的反莎。

第六章

塞萬提斯:《堂吉诃德》:與哈姆雷特的比較;永遠的理想主義者。對騎士小說的揚棄;一方面批判騎士小說,但同時又堅持騎士精神。

第七章

盧梭:《社會契約論》。啟蒙的悖論;道德理想國的問題。

第八章

伏爾泰:《老實人或樂觀主義》,上帝何為,與萊布尼茨的争論。

第九章

歌德:《浮士德》——生命的意義。啟蒙運動之後西方人的形象。浮士德難題與浮士德精神。

第十章

司湯達:《紅與黑》,冒險家于連。司湯達心理描寫與20世紀意識流小說的關系。内視角。

 

 

三、各章課時分配表

周次

起訖

日期

     

教時

分配

     

 

1


荷馬史詩及其意義;《奧德賽》

4

掌握史詩的内容,理解《荷馬史詩》中的現代象征意義。


2


古希臘悲劇的現代性

4

掌握希臘三大悲劇家代表作,各自特色及其現代性意義。


3


《沉思錄》與羅馬文學的思想性

4

掌握羅馬文學的黃金時期代表作家,主要特點。


4


但丁及其《神曲》

4

理解《神曲》的劃時代意義,主要特色,思想内涵。


5


莎士比亞及其《哈姆雷特》

4

理解文藝複興的由來,傳播,莎士比亞作為文藝複興時期文學最高峰的意義。


6


塞萬提斯

4

文藝複興高峰後的衰落,堂吉诃德的理想主義


7


盧梭

4

最激進的啟蒙運動思想家,盧梭與浪漫主義


8


伏爾泰

4

最具代表性的啟蒙運動思想家,理性與理性的濫用。


9


歌德

4

自文藝複興以來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浮士德》作為近代西方文化的聖經。


10


司湯達

4

司湯達與心理主義描寫;《紅與黑》:一代青年人的掙紮。


 

 

 

參考書目:

1、李賦甯主編:《歐洲文學史》(4卷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2、(丹麥)勃蘭兌斯著:《十九世紀文學主流》,高中甫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3、楊慧林,黃晉凱著:《歐洲中世紀文學史》,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年。

4()Y.瓦特著:《小說的興起笛福.理查遜.菲爾丁研究》,高原,董紅鈞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5、王佐良:《英國文學史》(五卷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6、柳鳴九主編:《法國文學史》(三卷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7、範大燦主編:《德國文學史》(五卷本),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年。

8、德·米爾斯基:《俄國文學史》(上下),劉文飛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9、董衡巽主編:《美國文學簡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