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李繼凱先生做客bet356,為同學們帶來一場題為“中國現代文人書寫行為的雅與俗”的講座。
![]() |
首先,李教授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曆,展現了文人與文化藝術、書寫與勞動的關系,發出了“追求高雅卻未能免俗”的慨歎,呼籲書院學子廣泛涉獵,跨學科學習,多學科結合、融合、磨合,打破壁壘,成為“一專多精”的頂尖人才。不僅學習,書法也是如此。“書壇與文壇要合攏,文藝與書藝要合并”,這樣可以爆發出更大的創造力。
接着,李教授從五個方面作出了彙報:
一、漢字文化與文人的書寫行為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根,被譽為世界第五大發明。而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中國書法的形成與發展,體現了太多中國審美與藝術精神,蘊含了太多中華文化與人文情懷。文人書寫行為有書法化書寫,也有文學化書寫,但更多的是日常化實用化的書寫,各有價值,甚至時而交叉融合。
二、現當代作家文人的手稿
教授列舉了幾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其中之一是《祭侄文稿》。作者見殁于戰禍的侄兒頭骨,情不能抑,奮筆直書。清腸百結,順管奔流,遂至驚心動魄之作。傳統文人士大夫不約而同将書寫作為與其生命并行的一種存在方式,近現代以來的文人作家亦會在習以為常的寫寫畫畫中或激昂文字,或立像立人。而書寫,是“生命外化的符号”。
三、現當代作家文人的書法
教授與我們分享了自己收藏的一些書寫作品,令人豔羨。同時,他提到,賈平凹先生曾表示:書法不可無經典基礎,不可無内涵,不可過光線,不可過燥。教授表示自己的想法與其不謀而合,這亦引發教授對當下“醜書”現象的觀察與思索。
四、現當代作家與書法文化
近代以來,許多的文人群體都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從康、梁、龔、黃到文學史家王國維、章太炎,教授指出,一些作家自小接受書法文化的熏染和教育,結下一段翰墨良緣,此後對書法保持着濃厚興趣與切身體驗,甚至以書寫為生命,創作具有符合特征的“第三種文本”,體現了作家“雙創”的文本性質。
五、書寫的雅俗人生與境界
現當代文人書法的文化有六大功能,其中,延安文人與書法文學建立了普遍而又密切的的聯系,将書法引向新的境界。而從審美的角度,文人書法也存在藝術、亞藝術、非藝術三個層次。文學文本與書法文本容易進入複合型創作。
最後,李教授評價:“翰墨驚天地,詩書通古今”,中國文學與書法文化源遠流長,相伴而行,都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融會貫通,我們當堅持文化自信,擁抱浩瀚的漢語文學,傳承燦爛的中華傳統。
![]() |
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通過李教授的講解,同學們更加了解文學與藝術,尤其是書法藝術的關系,也對如何實現中華文化融合發展有了自己的思考。
通訊:王 玥
拍攝:孫楊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