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副院長王日根老師做客bet356,為書院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才子與時勢——有清一代的粗略掃描”的精彩講座。
![]() |
在簡單的開場白後,王日根老師由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杜牧的《初冬夜飲》等經典作品引入話題,道出了才子的個人命運與時勢的關聯性,并帶領同學們領略詩作中透露出的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感慨。
接着,王老師詳細講述了清初“江左三大家”吳偉業、錢謙益、龔鼎孳,并稱“南朱北王”的朱彜尊、王士祯,以及納蘭性德、李漁等才子的生平與他們所處時代的關聯。他們中有的人做出了相同的人生選擇,但其人生的境遇卻各不相同。具體化來說,決定命運的因素是多重的。王老師對才子們的介紹中,還包含了他們個人的情感經曆對他們人生旅途的影響,這些内容深深吸引着同學們。
而後,王老師對重視生活且欣賞女子的袁枚、屢試不第的沈德潛等漂泊的盛清才子在潛意識中藏有的企求作了詳細的介紹與分析:他認為在和平安定的生活狀态下,人們的心理照樣會生出得隴望蜀的企求來,但這些企求往往停留在潛意識裡,時常會被譴責為矯情。
其後,王日根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以龔自珍、蔣春霖、易順鼎為代表的晚清的才子随着時勢沉浮的個人命運。在晚清的多數曆史描述中,政治腐敗,國力衰微,天災人禍頻繁,國土被列強瓜分,民不聊生。曆史對每個個體烙下的印記并不相同,才子們的人生也因此充滿着各種起起落落。
![]() |
最後,王日根老師對上述内容做了總結,認為别處的故事雖然都成了曆史的過往,但仔細剖析,依然讓我們産生羨慕、悲憫、同情和哀痛。無論是清初、盛清還是晚清,無論是颠沛流離,還是和平時代,或許我們都不宜作簡單的命運總結。人們珍愛和平,但對生命、愛情的拷問卻是永恒的話題,縱觀大清十二位才子,處理愛情的态度各有不同,這也帶給他們各不相同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矛盾與糾結,借助個人性格、禮儀規範和世俗輿論作出取舍,每個人的生命史便出現了灰暗的,喜劇的,悲劇的,各種不同的人生境況。
正如王日根老師所說“何妨古今一線牽”。保持對曆史中一定規律的洞察力,我們的心境就可以變得明暢。在熱烈的掌聲中,曆時兩個小時的講座圓滿結束。
通訊:謝舒星
拍照:王 玥
審核:範宇軒 李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