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系列講座五十三——媒體生态與中國散文的現代轉型

發布者:曹宜峰發布時間:2018-12-06浏覽次數:267

125日下午2點,bet356在线官方网站獨墅湖校區1003-3204教室,常熟理工學院丁曉原教授以“媒體生态與中國散文的現代轉型”為主題進行了一場講座。

  首先,丁教授從自身的大學經曆出發,以師兄的身份告訴同學們要珍惜大學時光。

  丁教授指出現在學生在寫論文上往往選擇小說作為自己論文的選題,但散文也是中國文學重要的存在,并以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為例,總結出早期中國文學的特點:是文史哲知識的合集,是中國文化的原點,體現了中國精神的高度。丁教授以湖南師範大學的龔曙光教授讀完了圖書館所有散文藏書為例,提出文學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與世界對話交流的核心能力。于是他希望同學們在研習小說之外多讀一些中外的散文。

  晚清散文,屬于古代文學的範疇,而五四散文,實則是從晚清文學發展而來,因而産生了一種斷裂的聯系,包括政治、曆史、文學領域。晚清時期文界革命和五四時期文學革命一脈相承,白話運動在晚清時期就有,以及之後的西學東漸,也與晚清知識分子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有關。

  在對現代散文作了簡單介紹以後,丁教授從四個方向來講述媒體生态與散文的轉型問題。

  一、媒體生态與散文的基本關聯

媒體廣義上指事物之間發生關系的介質或工具。媒體與文化史、文明史、文學史關聯很大。比如說結繩記事中繩子就是媒體,銅器銘文上銅器也是媒體,帛書、紙張等都是媒體。在這裡指報紙和刊物,晚清“五四”媒體是基于大衆社會傳播的近現代媒體。

晚清很多散文都是為媒體創作的,方漢奇提出“時務文體”也叫“報章體”梁啟超認為“新文體”即時務文體對辛亥革命時期和五四運動時期報刊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著名學者陳平原也指出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散文首先作為報刊文學而流通,随後才被集結出版。

二、民族想象中的媒體與散文現代關聯性

代文學界限始終不明,現代散文之現代主要指的是其内在的品格和表達形态。媒體由刻闆走向自由,現代文學應體現散文作家的個人性。梁啟超“新民體”報刊都與民族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與時代主題高度一緻,以救亡圖強為目的。

  三、媒體主題預設與晚清散文政治偏至

這一時期的散文依然以新民、救亡圖強為目标。丁教授提出晚清散文三個風行原因:印刷術的發展,西方的影響并抨擊清朝統治者,提倡維新與革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種政治化、宣傳的表述,而非文學的。周作人也曾指出《時務報》等報刊的創辦是受政治的影響、國家的需要,與文學運動的關系稍有異樣。

  四、媒體生态協力與散文文體自覺

  丁教授首先提出隻有雜文美文雙流并刊才算文學真正的轉型。胡适提出25年來,隻有三個雜志可以代表三個時代。《時務報》主張變法維新,《新民叢報》提倡啟蒙新民,《新青年》提出現代思想文化的全面開創,确實具有“創造時代”的價值。

  最後,丁教授對此次講座進行了總結。工具層面:媒體為散文的寫作與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和方式,媒體散文的語言更多地趨向評議通俗。價值層面:主流媒體倡導的“新民”“立人”等新思維成為媒體散文表達的基本主題。話語空間層面:面向社會傳播的媒體,作為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同時也創設了散文開放的話語空間。

  丁教授的講座精彩充實,同時也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相信在丁教授的引導下,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會在小說之外更加注重散文,從而找到更多的文學可能性。



                                                      通訊:鄒雯倩

拍攝:王安琪

                                                     審核:吳雨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