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bet356全體同學在5339教室聆聽了題為“《桃花扇》西遊記:明清之際西南土司的文藝活動”的講座。該講座由中研院研究員胡曉真教授主講。
首先,胡教授剖析了本次講座标題的含義:“《桃花扇》西遊記”指的是《桃花扇》的西傳,土司是古時漢族人民對少數民族領袖的稱呼。緊接着她講述了“西遊何處”,利用古地圖與《皇輿全覽圖》向我們展示了容美土司所在的地理位置,并通過介紹中央分封土司時鮮明的等級秩序,分析了容美土司的獨特性。胡教授還向我們介紹了史語所内閣大庫所藏的《湖廣容美宣撫史田玄詳文》,使我們了解到田氏家族的文化底蘊。
接着,胡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容美土司在明清之際的政治選擇:最初,容美土司保護庇佑明朝移民,與此同時,清朝給與其巨大的恩惠。在三藩之亂後,土司田舜年向清廷上書,上交吳三桂授予的官印以表忠心。胡教授指出,容美土司數異其主,是沒有辦法的選擇,他們随政治形勢變化,是為了部族的生死存亡。
然後,胡教授抛出問題:土司可以是遺民嗎?對于這個問題,她借助田氏父子的詩文思明唱和作出了巧妙的解答。田玄當過官,有義務對前朝盡忠。但是他此時又為清朝辦事,在當時“二臣”是會遭到道義上的批評的。于是他在《甲申年除夕感懷詩》中通過講曆史推進,時代改易抒發自己的迷惑與慨歎。而他的兒子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他們迥異的政治立場。
接下來,胡教授将容美土司置于曆史中,探讨容美土司的改土歸流與其衰落。話題引到曾親身前往容美地區的顧天石身上,着眼于版本、内容,胡教授向我們大緻介紹了顧天石西遊時的作品《容美紀遊》,并通過詩作《枝江寄贈田九豐使君》,帶我們窺見桃花山背後的曆史記憶:明清易代。胡教授還介紹了詩會雅集與孩童惡作劇,這反映出田氏土司的衰落,文化傳承的斷絕。
胡教授又向大家介紹了容美土司與戲曲文化的關系。一幅名為《屏山爵府觀戲》的畫通過表現主人背對戲台的場景,暗示文化沖突的發生。接着是田舜年與戲曲、土司戲班的權力競争兩方面。最後是餘音:《桃花扇》的傳播與容美土司的意涵。這是家族的曆史記憶,在孔尚任眼中,容美土司是桃花源般的存在。面對《容美紀遊》,我們要繼續挖掘其深層内涵。
結尾是同學們的提問環節,胡教授分别對其做了詳盡的解答,并鼓勵大家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此次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通過胡教授的講解,同學們拓寬了知識面,也加深了對《桃花扇》與土司文化的認識,可謂受益匪淺。
通訊:李思睿
拍攝:唐亦丁
審核:範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