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系列講座之三十六——高科技時代文學的處境與可能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7-04-20浏覽次數:1075

    bet356系列講座之三十六
    ——高科技時代文學的處境與可能
    2017414晚,全院學生期盼已久的韓少功先生的講座《高科技時代文學的處境與可能》終于在1005-5339報告廳如約而至。講座開始前的兩小時報告廳就已幾無座位,後來更是無虛地可坐。随後,在王堯老師的隆重介紹下,韓少功先生開始了講演。
     
    少功先生首先指出科技一直在改變文學、文化的生态,随之舉例道:錢穆認為紙張發明過早使得漢族缺少史詩,照相機推動繪畫由寫實向注重寫意轉變。并由此告誡當代文科生,不應漠視、忽視科技。
    之後,韓少功先生高屋建瓴,就“科技改變什麼”這一話題從人際關系空間變化、網絡群體差異、知識的形式與獲取、人工智能問題和科技引起的價值問題進行了清晰、生動的闡釋。先生以他對科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學養作了視角獨特的理性分析。一方面科技的突飛猛進帶來可喜的便利與極大促進發展,很可能迎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但同時又會導緻令人憂慮的各種社會、倫理等劇烈的沖突。韓少功老師半玩笑半嚴肅道,依據美國科學家庫茲維爾的理論,2045年後人将長生,不再面臨生死的抉擇,然而這也意味着文學“愛與死”永恒主題的意義不複存在。
     
    對當今的社會,少功先生概括為高度的物質化與重新的神學化,因此人文精神将再次面臨十字路口。他指出文理互盲、互輕,容易産生精神危機。針對理科可能過度迷信科技——認為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韓少功先生個性化概括為“數理邏輯的一神教”,他引老子“物物,而不物于物”批評了這一觀點,希望“機器是人類的孩子”。同時他也提出應對之策――“人文互補,重建價值”,他認為文理隻是“為術有别,為道專攻”,并期許文理互相之間應相互滋養,共同幫助人類邁過21世紀這道門檻。
     
    在随後的學生提問環節中,有關文學的角色問題,少功老師坦言問題的複雜性,但還是給出他的基本觀點,文學應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同時承認知識的局限性,應加強文理互動。他也表達了對如今科幻作品認識膚淺的失望,未觸及最根本的價值問題。還有人問及科技時代能否産生優秀的長詩作品,少功老師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并透露了北島的最新長詩作品。
     
    整場講座少功老師對問題的分析深入淺出,最讓人在場青年學子意外的,是他對網絡流行用語的熟悉和對網絡文化開放的姿态。同時他謙謙君子之風與風趣的形象給衆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少功老師啟發我們去深入思考——文學與個人在飛速發展的科技與日新月異的世界的裹挾下如何存在。
     
    文字  曹宜峰
    圖片  張廷宛
    審核  富俊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