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系列講座三十七
————夏氏兄弟與西方文學
2017年4月23日著名學者李歐梵教授做客bet356在线官方网站,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老師夏志清的生活轶聞并借此表現夏志清、夏濟安兄弟二人對于西方文學研究方面的不菲成就。
李歐梵教授畢業于台灣大學外文系,在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現代文學以及文化研究、現代小說和中國電影。著有《鐵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等大量著作。在美國讀書期間師從老師夏至清,二人既是師生亦是摯友,由此結下深厚的情誼。夏濟安、夏志清兩兄弟在研究過程中,也做到了中西文學的貫通。

這次講座中,李歐梵教授借助回憶與夏志清先生相處的被戲稱為“八卦”的生活細節,以及自己由台灣到美國的學習經曆,向大家介紹自己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所受到的來自于兩位先生的影響。
李歐梵教授講到了自己在美國讀書時,在兩位先生的影響下,由史學到近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轉變,尤其是介紹“五四文學”的畢業論文中介紹魯迅的部分是“百分之百受到了夏濟安的影響”。夏志清先生醉心于好萊塢電影的研究,李歐梵教授回憶自己在台灣時,電影是不多的娛樂方式之一,由看電影到電影之後的讨論,由電影到音樂、文學、哲學,李歐梵教授認為影評絕不是現代新媒體的評論這樣簡單,也是在電影藝術的研究中,李歐梵教授同樣受到夏志清先生的啟發,以電影為媒介,夏志清先生着眼于西方文學在電影中的滲透,将電影藝術與文學相融合,再與同一時期的中國電影進行對比,比較中西文學的異同。夏志清先生極力推薦張愛玲與錢鐘書,是因為兩人的寫作風格如錢鐘書的《圍城》就突破了五四文學的格局,可以說是開創了新的文學潮流。在對中國文學的研究過程中,因為加入了西方文學的理論,所以也為中國文學的研究打開了思路。

在提問環節中,李歐梵教授還邀請季進老師上台一起探讨并且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對于“由史入文,是融合還是割裂”的問題,李歐梵教授回答道“好的文學一定具有深厚的道德感,文學評論中存在着‘曆史主義’,同時文學的形式即文本本身是具有曆史性的,文學是不能完全脫離曆史性的。現代文學史研究缺乏對于文本來龍去脈的研究,沒有明晰文本的演變,文本的變化在中國曆史上是不容忽視的,夏志清先生強調文本的演變,同時将作品的文學性擴大。”“現代文學史主要以社會環境為主,很少有将文本作為主體的文學史,希望年輕一代能夠繼續深入研究。”探尋出文本本身的魅力。

至此,本次講座進入尾聲。從文學的形式是否會因時而變到對于電影藝術的真正的評價,相信大家在讨論中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