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系列講座二十九
從巴赫到瓦格納:西方文化中的音樂、文字與圖像
2016年10月10日下午,bet356系列講座二十九——《從巴赫到瓦格納:西方文化中的音樂、文字與圖像》的講座在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文綜樓1003-3102教室舉行。我們有幸邀請到哈佛大學博士研究生陳廣琛先生為我們做現場報告。主持人由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文學院講師、bet356導師秦烨老師擔任。bet356以及文學院、社會學院、管理學院學生共同參加了此次報告。

這是一場思想的交鋒,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首先,陳廣琛老師抛出音樂可以表達什麼,音樂可以表現什麼兩個問題,随後用30秒的音樂讓大家思考,從而引出表達與表現的不同概念:前者是抽象的,符号化的;後者是具體的,具有模仿性的。
接下來,陳廣琛老師用《拉奧孔:論畫與詩之界限》當中拉奧孔與兩個兒子将死之前的狀态來論述文字表現的是一個過程,而繪畫則表現的是一個切面,尤其側重與在某一事件發生之前的截面。史懷澤先生在《論巴赫》當中認為,巴赫是用音樂來表現文字,音樂和文字從同一靈感當中産生。由此,陳廣琛老師發問:是否存在純粹的音樂?什麼是純粹的音樂?同學們踴躍回答,從情緒與聲音,心中是否有雜念,目的與功能,音樂性與非音樂性等方面做出解釋。

接着,陳廣琛老師闡述了音樂、文字、繪畫各自的獨立性問題。這就不得不提及音樂的定義與邊界。在傳統的觀念當中,旋律與音樂并不完全等同。陳老師舉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樂》中描繪暴風雨的片段。經過同學們的談論得出人的主體是判斷的關鍵标準這一結論。很多觀點的不同是因人而異的。再者,陳廣琛老師引出聲音這一概念。以舒伯特降B大調鋼琴曲為例,抛出問題:聲音當中是否有感情?出現不和諧的旋律是音樂是否被打斷?同學們從多種角度給出答案如感情與聲音是相互融合的,不同的旋律表現了不同的畫面層次。陳老師則用李商隐的《無題》來解釋:“飒飒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溫柔和諧的旋律是芙蓉細雨,激烈的旋律是遠處的驚雷。解釋深入淺出,引人深思。
陳廣琛老師提到,噪音給予人空間想象,而音樂給予人内在想象。通過巴赫的音樂,我們欣賞到純粹音樂的巅峰,聆聽馬太福音所載的耶稣受難曲,領略到賦格的藝術。歌詞的實用,使音樂與文學相交融。而瓦格納更傾向于表達最精确的隻能通過音樂而不是文學。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發問:音樂家所處的社會環境與音樂是否能夠割裂開來?陳廣琛老師回答:這個問題沒有确切的答案,我們應該去接受音樂家的不同的層面,這是存在且不可調和的。以及怎樣理解演奏家實際演奏與創作時感情的變化?陳老師指出:偉大作品的出現标志着一個境界的獨立存在,當再次演奏同一樂曲時,音樂家演奏的樂曲或許不能完全闡釋其中的情感。
在報告接近尾聲之時,同學們積極參與提問,踴躍表述自己的思考和問題。至此本次講座圓滿結束。
圖:王雅喆
文:朱芸萱、白新宇、富俊玲
審核: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