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系列講座之十七: 回到盛唐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晚六點半,bet356系列講座之十七在1001-1101階梯教室準點開幕。這次講座與以往相比,有了些不同的小插曲。由于許多同學下午五點多就早早去報告廳5339占座,人數爆滿導緻不得不把講座場地改到文綜樓1101教室舉行,可見講座受歡迎之程度。盡管轉移到了大場地,場内還是座無虛席,更有不少同學始終站在教室後方,聽完了整場講座。要問同學為何這般少見的熱情,原來是這次有幸邀請到了哈佛大學東亞系知名教授、美國著名漢學家宇文所安先生,老師同學們都争相恐後地來一睹大師風采。

講座照例由季進院長緻開場詞,季院長三言兩語介紹宇文先生的一些轶事,诙諧幽默地調動了全場的氣氛。

在大家善意的笑聲裡,宇文先生走上了講台,他先和善地用中文向大家問了好,随後就開始了他今天的演講:《回到盛唐》。宇文先生将他今天演講的主要内容分為了五個主要部分,分别是:關于嚴羽的《滄浪詩話》、公元675-753年之間唐詩背後的社會關系、玄宗時代對前代的繼承與變革、《河嶽英靈集》與文人的開端、盛唐詩人的貢獻。

宇文先生先抛出了盛唐的概念到底從何開始的問題,指出後人心目中的“盛唐詩”這個詞完全是嚴羽在《滄浪詩話》提出的,在嚴羽之前,宋人眼中最重要的詩人是中晚唐詩人,并詳細介紹了嚴羽之前的宋人對“開元、天寶諸家之詩”的态度。先生指出,嚴羽認為盛唐詩“言有盡而意無窮”,用“不能形容的形容”來形容了盛唐詩。同時,關于嚴羽,先生還闡述了尤為值得注意的兩點。這些新論,都讓聽衆們開啟了嶄新的看待盛唐詩的角度。
随後,先生了介紹8世紀的唐代士人都通過科舉考試,獲得進士稱号從而開辟自己的政治晉升之路。而在之前,政治機會往往被世家大族所把握,從中可見盛唐時期發生了重大的社會變化。同時,先生亦善于通過舉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問題。如他通過舉例本為一介平民草夫的孟浩然渴望從政晉升之路上遇到的艱難,以小見大闡述了盛唐詩背後的社會事實;通過王士源收集孟浩然詩稿,說明了當時詩人詩作流傳下來的方法和當時詩人的實際社會地位和處境;通過舉例“襄陽”在李白、孟浩然等悠遊至此并留詩後,後人附庸風雅紛紛到此才讓襄陽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文化名城,說明了盛唐詩人留下的文化記号對後人的深遠影響。這些生動詳實的例子,都充分幫助了聽衆們理解。
半個多小時的演講時間匆匆而過,而在互動時間裡,聽衆們更是個個争相恐後的踴躍提問,不少同學都是有備而來,準備了關于宇文先生其他著作的問題。對于每個問題,宇文先生都或诙諧或嚴謹地耐心做了解答,互動結束後更友善的為大家簽名、合影紀念。雖然兩小時的接觸時間顯得短之又短,但相信先生一代大家的風姿在每位聽衆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宇文所安先生的下一次到來!

文:劉暢
圖:莫涯
審核: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