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全體學生于2013年11月25日,在獨墅湖校區五、六食堂四樓的演播廳集體參加了“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此次活動,蘇州評彈團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中篇評彈《雷雨》。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産生并流行于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評彈的曆史悠久,清代乾隆時期已頗為流行。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表演過。嘉慶、道光年間又出了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鹹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曆經200餘年而至今不衰。蘇州評話是用蘇州方言講述故事的口頭語言藝術。評話的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風”。動作和表情也分說書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這兩大類。說書人的動作和表情,是解釋性的,并用以表達說書人的喜怒哀樂和愛憎态度。時至今日,評彈不僅繼承了其發展過程中的優良傳統,更是敢于創新,使之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實現新的發展。中篇評彈《雷雨》即是在原作的基礎上的加以改編及再創作,讓我們感受到了蘇州評彈穿越曆史的魅力。評彈《雷雨》在主題開掘和内容表達上實現了兩次超越;而地方曲藝與時代審美、古典美學意象與現代人文哲思的兩次融合,又使其在藝術風格和美學追求上完成了傳統經典的當代轉型,“正是這些文化上的創新嘗試,使評彈《雷雨》超越了地域拘囿,赢得了觀衆的喜愛。”據了解,評彈進校園這項公益性舉措,蘇州評彈團已經堅持了多年。蘇州市評彈團原副團長周明華表示,在日常演出中,蘇州評彈面對的多為老年觀衆,但年輕觀衆也是評彈藝術傳承的一部分,評彈更離不開年輕觀衆的參與和支持,“我們想借助經典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一方面激發青年觀衆的觀賞欲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摸索評彈藝術的創新路徑,尋找評彈與年輕觀衆的審美交彙點。”
吳侬軟語娓娓動聽,弦琶琮铮抑揚頓挫,我們在藝術家們極具感染力的表演中,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對評彈這一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藝術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高雅文化中提升自我修養,鍛煉審美能力,并對之産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這一悠久的藝術形式在當代得以繼續的傳承和發展。我想,這就是“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