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系列講座五十八:從《寒夜》後記的修改談1947年文壇的一場論争

發布者:曹宜峰發布時間:2019-03-17浏覽次數:454

3月13日晚,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巴金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立民老師做客bet356,為書院同學帶來了主題為“從《寒夜》後記的修改談1947年文壇的一場論争”的講座。

首先,周老師從“寫論文的困惑”切入,指出在論文創作中往往會出現想法太多不知如何權衡,或者想法不足而空間不夠等問題。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教導我們:打開“小問題”,就是“大學問”。巴金先生便是如此,先生在創作中多琢磨,多思考,多查閱,其翻譯作品每印刷一次就要進行一次修改,這就是負責的治學精神。

其次,周老師談及巴金先生的長篇小說《寒夜》後記的修改問題。《寒夜》寫于1944年冬至1946年12月31日,其後的多次再版中巴金先生對後記部分都會進行增補。其中1947年修改時對這次論争的補錄和批評在研究巴金先生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當具有文學自覺的作家在用冷漠的筆法書寫充滿希望的世界時,需要面對“左翼”青年的質疑,“新傷感主義”的文學亦遭受批評,個人的文學理念逐漸不合潮流。一篇後記的修改就牽涉了相當數量的作家和報刊,冰釋前嫌的結局也經曆了諸多權衡和交流。周老師花費數年搜尋查閱了大量的材料試圖還原這一曆史事件,最終明白,這是一場涉及左翼青年文風與心态,涉及宗派、意氣等方面,既是偶然也是因果,這是一場無所謂對錯,但值得反思的事件。巴金先生在其中是輿論中心,飽受争議。而多年後巴金先生已釋然,承受磨難的耿庸等人亦表達悔意,探求這一事件的周老師在花費大量時間經曆後終于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最後,在提問階段,周老師回答了同學們“關于意識形态之于現代文學的聯系”的問題。他提出,文學躲不開意識形态,這是避無可避的問題。但我們更應該以人文的良知在史料充分發掘的今天進行更多的研究和發掘,敏銳地抓住問題。同時,他也告誡我們,不要過分依賴網絡。網絡作為當代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應該好好利用,但一定不能局限于網絡,做研究應該深入探讨事件的背景等因素,盡可能多地利用各種資源,這才是人文研究應有的态度。

整場講座内容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相信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書院同學們能帶着客觀嚴謹、不斷鑽研的學術态度,發現問題、搜集資料、閱讀書籍,在學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撰稿人:虎霈

 照片:範宇軒

 審核:吳雨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