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複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傅傑先生做客bet356,為書院同學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我們為什麼讀文學”的講座。
首先,傅傑老師談及了兩個概念,一是腦力勞動者,如以寫作為職業,換取生活資料的人;二是知識分子,即在用所學換取生活資料外,對公平正義等普世價值懷有期待,富有社會正義感的人。傅老師希望同學們認識到,上大學的目的是接受教育,成為真正的知識分子,而非僅僅訓練技能。而文學閱讀正是成為真正知識分子的必要前提。傅老師指出,文治書院的同學不僅要有社會生存能力,更要對自己擁有文化知識感到驕傲。
然後,傅老師總結出必須進行文學閱讀的三方面原因:
一、讀文學能反省人生。如邦達列夫所說,文學為我們提供了第二次生活,最悲哀的是拒絕了第二生活,因為這實質上就是縮短了人的壽命。又如契诃夫的《姚尼奇》中所批判的,決不能讓有理想的青年大學生被社會的冷漠無情一步步毀掉。這樣的文學作品幫助我們反省人生。
二、讀文學能反省社會。在反省社會上,哲學經常更為深刻,但不如文學形象;曆史更為真實,但不如文學易懂。所以文學在反省社會中有獨特和不可比拟的作用。傅傑老師表示,他年輕時喜歡雨果,年紀漸長反而更愛巴爾紮克。因為太陽底下已經沒有新鮮的事,巴爾紮克将文學的預言性發揮到了極緻。巴爾紮克的作品反省了人間的世态炎涼,人情冷暖。
三、讀文學能豐富心靈。每個人的内心豐富程度不一樣,文學可以增加人們的感情敏感性,可以讓人們的心受到文字的感染。李澤厚曾說,兩個人影響了他的世界,冰心教給他愛,魯迅教會了他恨。為了更好理解,傅老師舉例進一步說明,當人們看到這樣一段話“上帝眷顧幼兒園的孩子,較為眷顧上了學的孩子,而眷顧的成年人,因為他們需要四肢并用的、渾身血迹地爬向急救站。”就會發現這種文字帶來的心靈沖擊力。此時,文字的能量比起畫面或者其他形式,更讓人難忘。
随後,傅老師教同學們應怎樣讀文學,其一是要有被感動的願望,就如美學家朱光潛所希望的:慢慢走,欣賞啊。其二是要有被感動的能力。同學們可以盡量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曆來理解,也可以通過看别人的生活體驗,或者閱讀好的文學批評來理解。
最後,傅傑老師衷心地表達了他對書院同學的期望:“要做曹公筆下的通靈寶玉,不僅要接受知識,還要接受教育,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 傅老師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勸誡同學們要珍惜生命,珍惜學習機會,并且好好學習。
本次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不僅讓大家了解到讀文學的重要性,還教會了同學們很多難能可貴的人生哲理。
通訊:王安琪
照片:楊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