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系列講座之七十四:詩境與人生:蘇轼風雪關山路

發布者:吳雨馨發布時間:2020-06-14浏覽次數:393

610日晚,bet356全體同學通過騰訊會議在線聆聽了題為“詩境與人生:蘇轼風雪關山路”的講座。因為疫情緣故,書院首次采用了雲講座的形式,但是大家的熱情依然不減。該講座由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咨詢委員會主席、香港集古學社社長鄭培凱先生主講,書院導師錢錫生教授主持。



首先,鄭培凱教授簡要介紹了蘇轼“東坡”之号的來曆,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入“藝術與文化傳承”的概念。他認為,詩境和人品的關系類似于作品文本和作者創作意識的關系,文本不是孤立的藝術,藝術創新包含了繼承、颠覆、超越三大方面,受到文化語境的深刻影響。這一點從藝術闡釋學角度來看,便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又以蘇轼的《梅花二首》為例進一步分析這一概念,并帶領我們了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和蘇轼坎坷的人生經曆。

接着,鄭教授分析了曆史大勢與個人信念的關系,他從對曆史文化的理解、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對曆史事件的認識等多個方面出發,分析才情與氣節體現在對生命的取舍上。鄭教授又以蘇轼為例來論證這一觀點,細緻地講述了詩人中舉、為官、被貶、退隐的人生經曆,朗讀并賞析詩人在不同階段寫作的詩歌,與大家深入探讨了他的心路曆程。

然後,鄭教授又将話題轉到《梅花二首》,它們是蘇轼經曆了誣陷被捕、死亡威脅、貶谪流放之後寫作的,蘇轼在雨雪霏霏中翻山越嶺,突然看見山徑邊,寒風中鮮明亮麗的梅花綻放,于是他産生了審美移情,聯想到自己光明磊落的生平,冰清玉潔的操守,有感而發。教授認為這兩首詩神思飛揚,在凄涼當中帶着悲壯和不平,在命途多舛中還懷有春天的希望,反映出了蘇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态度。

最後,鄭教授按照時間順序,舉出《細雨梅花正斷魂》、《初到黃州》、《定風波》等大量實例,細細論證了《梅花二首》寫作之妙,也從多個方面诠釋了蘇轼詩境與人生經曆的緊密關系。他還補充說:蘇轼以詩為詞,詩、詞的作用相當,因而不僅是詩境,他的詞境與其人品也有着緊密的聯系。



鄭教授對蘇轼人生經曆與他作品關系細緻入微的探讨引發了同學們對作品與作者人品的思考和積極讨論,書院首次在線講座在同學們的提問以及鄭培凱教授的精彩解答中圓滿落幕。鄭教授以蘇東坡為例,将“詩境與人品”這個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邏輯化,讓同學們更了解蘇轼,更深刻地認識到文學、藝術與人生經曆、人生追求之間存在的聯系,給予了同學們極大的啟發。





 

通訊:李思睿

審核:範宇軒、吳雨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