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系列講座:文學與靈魂之約

發布者:曹宜峰發布時間:2019-04-22浏覽次數:197

  418日晚,著名作家、媒體人劉慶老師做客bet356,為同學們講述他和文學的靈魂之約。

  首先,劉老師講述了自己創辦報紙又主動停刊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曆然後他通過描述自己對蘇州的想象,指出地理對文學生态的影響,從傑克倫敦筆下的育空河到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鎮、莫言的高密鎮以及蕭紅筆下的呼蘭河,都體現了南北差異對作家文學作品的影響,劉老師借此為引子,開始解釋自己為何與文學有着靈魂之約

  一、東北的地域文化精神

劉老師來自東北,因此東北的地域文化對他的作品産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将中國傳統中原文明與東北的移民文化相比,展現出東北文明和中原文明的割裂性,并且從曆史發展進程中東北的軍事力量、文化心理探究出東北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割裂是伴随着文字的變化而逐漸形成的。東北的文字遭受契丹文、金文、滿文、漢文的沖擊而逐漸消失,導緻了文化的疏離。但劉老師指出,雖然遭受到沖擊,東北依然保持着獨特的巫文化自然底色,文脈并沒有消失。

二、薩滿和口口相傳的“唇典”

唇典原本是薩滿神歌中的行話,在劉老師的作品《唇典》中,他認為就是一種口口相傳的薩滿文化。以自然崇拜為主要内核的薩滿文化在劉老師心中有其獨特的魅力,作為神和人溝通者的薩滿,極具象征意義。每一個薩滿都代表着不同的神靈,可以通過輪回保持其精神不滅性,他們以講故事的方式反映一個家族的曆史,從而實現一個民族的精神主題。

三、小說的精神力量

在劉老師看來,由于地域文化對作家作品的影響,小說中反映的神話、傳奇都揭示了它們與社會的關系。由于薩滿神歌講的是“神龛上的故事”,為了與迷信區分開來,選擇和梳理史料就顯得尤為重要。小說《唇典》中對薩滿文化的描述有利于讀者打開研究百年東北曆史的窗口,劉老師在《唇典》中亦展現了民間色彩、世俗色彩和個人思考。

四、薩滿文化作為文化底色的現代性

劉老師認為薩滿文化具有“記憶的傳承,靈魂的不變”這樣的特點,因此薩滿文化流傳至今依然有其現代意義和價值,他以東北抗聯時期的楊靖宇為例,講述抗聯與薩滿精神的結合,贊揚了薩滿精神賦予一個民族綿然不絕的生命力。

最後,劉老師就文學創作提出來一些建議。他提出,要保持一顆的好奇心來認知社會,要對寫作懷有敬畏之心,以講好故事為寫作的目标,對同學們來說受益匪淺。


通訊:鄒雯倩

照片:王安琪

審核:吳雨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