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以“字章尋味,盡收本真”為主題的bet356第七屆讀書會如期舉行。讀書會旨在為同學提供一個思維碰撞的平台,加強同學們的自覺閱讀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本次讀書會共有八組同學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在組别數量上創曆年新高,體現了同學們蓬勃的求知欲。
首先,孟慶宸和張菁宸同學為大家解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她們詳細分析了陀式豐富的理論視角和思維方式,并從複調思維與狂歡詩學兩個層面進行了簡要讨論,她們站在創作者的視角反思陀式的視覺以邏輯,以此叩問靈魂與自由的終極問題。
第二組宋衍同學透過《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這一鴻篇巨制窺得碎片世界的隐秘和諧,分享了經但丁的融彙與創造而出的拉丁中世紀積蓄的文化因素。
第三組是由方麗佳、許萌和王倩倩同學組成的“姑蘇三友”隊伍,她們從時間走廊裡的多視角叙述、時代洪流下個體的命運、浪漫主義的卷心菜等方面對《平原上的摩西》進行了闡釋和解讀。
随後,錢琨同學選取了《在曆史中尋找中國:關于區域史研究認識的對話》這一書目,他既系統解釋了書中“人的曆史”這一研究對象,又從區域中發現中國,在謀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中探求中國這一建構。
四組同學過後,評委對前四組同學的讀書分享進行了點評,張程娟老師分享了自身對讀書方法的感悟,她從文本内和文本外兩個維度與同學進行交流,分享的同學認真聽取老師意見,台下同學亦受益匪淺。
評論結束後,第五組的杜超逸同學緻力于從《長恨歌》中挖掘一種可能的真,他從人物、文章片段、人生道理和人身體驗等不同層面對文本的“真”進行了分析,并博引社會現象,跟進現實潮流,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感悟。
接下來,于琪同學講述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冀以傳達書中流淌出的荒誕世道的生存法則,她以獨特的叙事視角對文本略顯詭異的荒誕進行分析和剖解,闡釋出陳清揚這一女性的自我接納和在社會輿論重壓下對自由的追逐。
第七組的馬怡甯同學向大家分享了讀伊格爾頓的經典著作《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後自己的收獲。她通過闡明書中對文學和生活的關系的叙述,提出文學包含的不僅是生活的現實性,也是可能性;它至少讓我們明白面對這個世界,我們無法輕易得出結論。她指明,這本書對理論的分析都置于一個文化譜系中進行建構,能夠對之後的文學研究提供有益支撐。
最後,謝舒星同學簡潔而不失重點地表達了自己對米歇爾·福柯的代表作《瘋癫和文明》的看法。她按照文藝複興時期、古典時代和現代的時間軸順序,對“瘋癫”一詞進行了書本内外雙重的分析。
在八位同學的讀書分享結束後,評委再次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劉祥安老師結合自身經曆,對此前分享過的小說文本進行了案例補充。随後學長學姐亦發表了自身的見解,教室中求真求索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本次讀書會從三月份開始籌備,期間邀請專業老師為同學們開出書單,書院大部分同學積極參與,體現了書院學子遨遊人文海洋、認真閱讀典籍的良好學術姿态。最終,錢琨同學獲得一等獎,“姑蘇三友”組合和宋衍同學獲得二等獎,杜超逸、謝舒星、于琪同學獲得三等獎,第七屆bet356讀書會就此圓滿結束。
通訊:王 玥
照片:張可欣 孫楊欽
審核:李思睿 範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