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老師做客bet356在线官方网站bet356,就他對當代文學所取得成就的觀點和看法,與同學們展開讨論。
首先,吳老師簡要介紹了當代文學的發展現狀。中國每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數量,已逾9000部,不僅是80年代小說生産量的數倍,更遠超同時期的俄羅斯、法國、日本等文學大國。在作品數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作協對作家身份的審核始終保持嚴格的标準。但即便如此,省一級作協仍吸收了約8萬名文學成就很高的作家。另一方面,當代中國也産生了網絡作家這一經濟效益巨大的社會創作群體,他們中的相當部分可以靠寫作養活自己,同時,也促使網絡文學逐漸以“世界四大文學奇觀”之一的身份被認可。在文化産業較為蓬勃發展的當下,社會對當代文學的評價有着重大分歧,以餘秋雨為代表的部分學者認為“當代文學的成就已超越現代文學”,而另一部分則以為不然。
然後,吳老師為大家重點分析了這個分歧:
1.對當代文學價值更為肯定的人群認為,随着漢語叙事能力的提高,當代文學被嚴重低估。現代文學由于其時的功利主義及傳統思想的沖突等,語言具有明顯的時代痕迹。而80年代後,以先鋒文學主導的“文學革命”,使文學作品逐漸擺脫意識形态的束縛,向文學性回歸。在這一過程中,學者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當代文學和近代文學的研究,促使當代文學不斷被世界接受并參與世界文學架構。這一過程值得高度評價。
2.也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堅持認為,“現代文學都是垃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國漢學家顧彬,他評價當代文學在藝術上落後西方現代文學至少一個世紀以上。即便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也堅持認為莫言的作品缺乏批判性和思想性,語言泥沙俱下。另外,當代文學同樣面臨的還有“閱讀危機”。這不但表現在人均閱讀數量不斷減少,同時讀者對作家的依賴性也持續下滑,作家的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吳老師認為,與其對當代文學的價值判斷,不如思考當代文學制度是否合理。他指出,莫言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反而受到了更大的輿論壓力,這說明當代文學制度中缺乏對作家的肯定。很多人質疑茅盾文學獎的公平,也有人以否定當代文學為榮。在巨大的文學觀念分歧中,我們應該習慣于在不同的文學觀念中進行文學工作,尊重文學個體的差異性。
最後,吳老師和同學們讨論了如何看待先鋒文學的問題。他高度評價“先鋒文學”,稱之為“一個時代最好的文學記憶”。他指出,“先鋒文學”給當代文學創造了獨立的審美空間,在探索中真正将當代文學的本體性、主體性推向極端,并與意識形态話語拉開距離。而對于當代文學是否過分看重數量的問題,他強調時代對代文學的需要方式在改變,隻要每個人讀自己想讀的作品,通過多元的評論方式賦予它們以意義,那麼每部文學作品都值得尊重。講座圓滿地結束了,但同學們關于當代文學的思考仍在繼續。
通訊: 虎 霈
照片:範宇軒
審核:吳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