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唐文治系列講座之六十三: 海外漢學研究方法論

發布者:曹宜峰發布時間:2019-05-31浏覽次數:464

5月28日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研究會副會長張西平老師做客bet356,向書院同學們傾囊傳授有關海外漢學研究的方法論。

張老師首先提及海外漢學已成為全球性的學問,它既是外學也是内學,要想探尋它神秘的伊甸園,就需要研究者“内外兼修”、“多管齊下”,善于将适宜的方法論運用于海外漢學的研究之中。

然後張老師概括了海外漢學研究的四個最重要的方法論,并就這些方法論展開具體研究事宜和注意事項的論述,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一、曆史學的方法,以中外文化交流為基礎

張老師強調,曆史研究方法是海外漢學的基礎,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史,掌握中國文化外傳的軌迹和方式是研究海外漢學的地基。其實西方最早關于中國的記載和知識非常零亂,并未形成一個具體的知識體系,乃至于到現在在很多問題上都難以找到統一的源頭和解決出路。比如對“China”一詞的定義與研究,至今仍然讓海外漢學家和中國學者感到困惑。他建議我們要主動了解西方對中國的各種知識體系,同時也要了解這些文本和著作的作者——漢學家。

二、學術學的方法,以梳理學派傳承為重點

所謂學術學研究,就是用學術的方法進行梳理研究,如學術目錄、文獻整理等。但在此之前,我們應該要先回到國别漢學的研究,将不同國家的漢學研究分别整理學習,切忌将其混為一談、囫囵吞棗。張老師還提到他非常驕傲的一項研究成果,即他花費了整整七年時間,與朋友共同完成的對藏在梵蒂岡圖書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的整理。他說,正是這樣的文獻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海外漢學的研究。學術學方法研究首先要從學術目錄入手,要讀目錄,其次,要對重要漢學家做的個案而深入研究。這也是他給年輕學者們推薦的入門方式。

三、比較文化的方法,以跨文化研究為視角

張老師指出,做海外漢學的研究,就必須要進行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既要關心、研究中國文化本體的研究者,也絕不能忽視外國文化的研究者,既要研究中國學者的文本,也要學習海外的漢學家的研究成果。漢學研究要放在該國背景之下來研究,了解對象國的文化,這樣才能做到既擁有本土知識的視角,也有比較文學和漢學知識的視角。

四、當代學術發展的視角

在講到這一方法論的時候,張老師同學們探讨了中國近代史的範疇。他認為明末以後漢學家用中文寫的,中國人用外文寫的書都應屬于中國近代史的史料。我們必須樹立全球史觀,認識到中國近代、當代的學術構架是中國知識分子與漢學家共同搭建構成的,明白這一點,才能更好地開始文學曆史的研究。

最後,張老師回答了三位同學提出的頗具深度的關于海外漢學研究學習的問題。張老師深刻且富有張力的演講,為同學們打開了海外漢學的大門,激發了同學們對海外漢學這門需“内外兼修”學問的熱情,更進一步豐富了大家對這門學問的認識。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通訊:王安琪

       拍攝:楊   曦

       審核:吳雨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