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上午九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校區東亞系榮休教授胡志德教授應邀在線上為bet356學子開展了一場以“雜體現代性:《新石頭記》的困境”為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張蕾教授主持。
胡志德教授首先簡單介紹了《新石頭記》的内容:賈寶玉在1901年複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漢等地遊曆,目睹了大量火車,輪船,電燈等電氣化的新事物,并由之展開了諸多關于中國經濟的思考。寶玉的許多思想觀念從進入“文明境界”開始有了極大的轉變:之前寶玉對當時經濟的看法是激進的、批判的,進入“文明境界”後則對其贊不絕口。作者對“文明境界”的描寫其實也代表了他心中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接着,胡志德教授講述了賈寶玉在“文明境界”中的見聞并談及了老少年和“再造天”兩人。老少年依靠科學延年駐壽,已經一百四十餘歲了。他的名字既有“老”,也有“少年”,代表了新與舊合并的可能性。“再造天”原姓華,後因創造了控制氣候的技術而被尊稱為“再造天”。兩人身上種種不同尋常之處均反映了“文明境界”極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在這之後,胡志德教授對小說進行分析。文中有一句話這樣說:“不過是個理想而已,既有此理想,便能見諸實行。”這與明代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不謀而合,并且是其思想的擴展。寶玉在書中對《時務報》和《知新報》大加贊賞,現實中這兩份報紙由梁啟超創辦,作者借此也表達了對梁啟超的敬仰。另外,教授也談到了學界的一種看法,即中國的思想發展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走入困境,到二十世紀以後才出現了新思想,并且能夠嘗試新方法。
最後,胡志德教授對同學們提出的疑問進行了耐心而細緻的解答,此次線上講座圓滿落幕。胡志德教授的講解激發了同學們對《新石頭記》這本書的興趣,也加深了同學們對二十世紀初中國思想界狀況的了解。
通訊:徐天鴻 石浩禹
圖片:宣傳部
審核:王磊 主席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