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唐文治系列講座之六十五:張充和與雅文化

發布者:曹宜峰發布時間:2019-06-29浏覽次數:425

6月26日晚,bet356有幸請到了旅美作家、文學批評家、美國耶魯大學高級講師蘇炜先生在獨墅湖校區開展了主題為“張充和與雅文化——‘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引發的思考”的講座。

在引言部分,蘇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張充和的意義是“輕”還是“重”?蘇老師随即解釋到:該問題有個兩極化的意見,第一,張先生認為自己很“輕”,不重要;第二,有些媒體對張先生評價極高,稱她為世紀才女,是“五百年才會出一人”。而蘇老師則認為,張充和身上所保存的、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民國風”,而是真正的“中國風”——是幾千年中國傳統文人文化的絕代風華,也就是今天講座的主題:雅文化。

首先,蘇老師從“雅”字解題,分别解釋了“雅”字在古代與現代的指代意義。然後,蘇老師又向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什麼是“雅文化”?簡單将答案總結為儒、道、釋的結合,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又提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兩翼:文人文化和民間文化。并舉例中國傳統繪畫的成熟是以文人畫的成熟為标志的,以及中國叙事文學的成熟和傳統中國音樂的演變過程,進一步解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随後,蘇老師引用錢穆先生的文章解釋了“雅”的力量和“雅”的價值。他認為,“大雅君子,不為時限,不為地限,到處相通”“雅文化”如今卻出現了斷層現象,當代文化中的“粗鄙化”非常值得我們去批判反思

接下來蘇老師着重向我們介紹了張充和先生,認為傳統中國文人文化中最美好、最蘊藉的部分,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這一位世紀老人的身上了。将張充和先生與林徽因、張愛玲等民國才女進行了比較,認為她與剩下二位一樣,都屬于那個時代第一流的才女。

最後,蘇老師又向我們提了一個問題:如何重建我們的“雅文化”?并提出重建絕不是簡單文化複古,也不是那種“修舊如舊”的假古董、假景點。蘇老師提出了一個深化該問題的概念——品味。列舉了北京城牆的拆除與廣州“東山”與“西關”老說法等例子來進一步說明品味與個人藝術審美之間的關系。

提問環節,同學們十分積極,其中既有我院認真發言的同學們,也有其他學院慕名前來的學子們,大家向蘇老師提出了許多問題,蘇老師一一予以耐心解答,并鼓勵我們深入研究。

老師知識淵博,旁征博引,講座中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最後,我院導師錢錫生老師做了總結發言,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與依依不舍的情緒中落下了帷幕。



通訊:李嘉瑞

照片:虎  霈

審核:吳雨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