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在线官方网站歡迎您!

bet356体育亚洲官网入口

    唐蔚芝先生傳略

    唐文治先生,字穎候,号蔚芝,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出生于江蘇太倉。先生六歲識字,初讀《孝經》、《論語》,即以古賢相伊尹自期。家境雖貧,益發憤讀書,恒以夜課,十四歲讀《五經》卒業。

    光緒六年,先生十六歲,入州學。十七學執贽太倉王紫翔門下,治宋學,以品節深自檢束。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入江陰南菁書院,受業定海黃以周,始治漢學,遂融漢、宋于一爐。二十二歲,交丹徒陳慶年、元和曹元忠,更得切磋琢磨之益。二十八歲,中進士,為座師翁同龢歎賞,複受業嘉興沈曾植之門。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先生睹甲午海戰之敗,抑郁傷懷。适逢翁同龢入掌軍機,拟上《請挽大局以維國運折》,洋洋萬言,惜當事者不能行。明年,支持康有為公車上書,“拒簽辱國條約”,卒無成效,更為之痛心不已。

    自三十二歲起,先生披覽各國條約事務書,并評點《萬國公法》及曾紀澤、黎庶昌諸家文集,始措意經世之學。庚子亂後,官外務部主事,明達政體,強硬幹練,為清廷慘淡之外交生色不少。光緒二十八年,先生随載振赴英,随訪比、法、美、日等國,眼界大開。明年,官商部右丞。後改商部為農工商部,署理尚書。會母逝,遂丁憂不出,絕意仕途。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就任上海實業學校(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監督。經調研,先生改鐵路工程班為鐵路專科,增設電機等專科,着力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并陸續拟定學制,聘請教師,添置實驗設備,建設實習工廠,以奠定學校規模。宣統元年(1909年),先生當選江蘇省教育總會會長,足見威望之高。先生素重品節之培植,故于《四書》手訂《大義》,《十三經》皆親撰《提綱》,十馀年間為諸生講習不倦。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先生與張謇、伍廷芳等緻電清廷攝政王,勸宣統遜位,改行共和政體。十一月,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應先生之邀莅校演講,倡導實業建設,反響熱烈。及五四運動起,先生歎禮義之淪亡,以“目疾日深”、“學風不靖”為由辭職,旋應施肇曾之求于無錫創辦國學專修館(後改稱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先生教學,以“建功立業”、“博古通今”相勖,門下英才輩出,如王蘧常、唐蘭、吳其昌、蔣天樞、錢鐘聯等,不僅術有專攻,且識見博通,皆成一代大家。先生精古文,親授諸生“讀文法”,吟誦詩文,抑揚頓挫,有“唐調”之譽。三十年代初,國際聯合會教育科派遣唐克爾·培根考察中國教育,至無錫國專,贊雲:“此乃純粹中國化之學府,中國固有之文化端賴此一線以存。”

    抗戰爆發後,先生以七十高齡率校内遷長沙,旋轉遷桂林,可謂颠沛困頓,後因病回上海休養。四十年代,上海淪陷,先生力拒出任僞職之邀。抗戰勝利,桂林國專返錫複校,上海分校由先生主持。建國後,無錫國專更名“中國文學院”,分文學、史地、哲學三系,仍由先生任院長。先生以年邁病痛之身,講學授課,一如既往。一九五四年四月,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九十歲。生平著述極富,有《茹經堂文集》等行世,後人彙刊為《茹經堂全書》。

    先生七十時曾雲:“餘弱冠時讀陸稼書、湯潛庵、張楊圓暨吾鄉陸、陳諸先生年譜,心向往之;複讀朱子年譜,更大好之,遂有必為聖賢之志。中年讀羅羅山、胡潤芝、曾滌生、左季高諸先生年譜,志氣發揚,更慨然以建功立業為事。乃我生不辰,運會杌陧,立朝之時,欲匡君德、纾國難,迄無所成;退而講學,欲正人心、維世道,亦靡所裨。每誦杜工部詩‘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之句,辄為怃然。”先生少時博覽經史,慨然先覺;中歲以來,造就多士,著述立身;更欲以實業救國、科技強國,孜孜矻矻數十載,其于中華文化、家國百姓,功豈鮮哉!其所以怃然之故,蓋将深有望于後世也。善哉儀封人之語:“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為木铎。”蔚芝先生之言,亦猶是耳。(顧遷)


Baidu
sogou